杜聿明曾向蒋介石愤然控诉道:在国民党军队中,我自认已是相当清廉的官员,但此人竟比我还要廉洁,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。他不贪图钱财黄金炒股配资网,不沉迷女色,家中使用的都是陈旧的老式家具,家人每日的餐桌上连肉食都难得一见。要知道,他可是堂堂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啊!他的一言一行,都透着一股共产党的作风气息!
蒋介石闻言勃然大怒,拍案而起:我们国民党的官员,难道就只会贪赃枉法、沉迷酒色吗?作为党国的高级将领,能有如此清正廉洁的作风本应大加褒奖。倘若其他将领都能像他这般,我们早就将共产党彻底消灭了!
一谍卧底弄乾坤,两军胜负已先分,这句台湾媒体用来形容红色特工郭汝瑰的评语,生动展现了特工工作的精妙之处。从蒋介石对郭汝瑰的信任以及这句评语中,我们可以窥见我党特工工作的卓越成效。
展开剩余83%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期间,国民党高层军官中潜伏着一批我党的优秀特工,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秘密传递重要军事情报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位:担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机要秘书的熊向晖,深得胡宗南器重;时任国民党46军军长兼国民政府参军处成员的韩练成;以及身居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要职、拥有中将军衔的郭汝瑰。
这三位潜伏在国民党核心部门的我党情报人员,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他们源源不断地为我党提供关键军事情报,为解放事业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从三人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和所提供情报的重要性来看,郭汝瑰的贡献尤为突出。从1945年5月到1949年12月,郭汝瑰在四年间累计向我党传递了百余份重要情报,最终更成功领导国民党72军在四川宜宾发动起义。
然而新中国成立后,三人的境遇却出现了微妙差异:熊向晖作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,先后担任外交部、军委情报部、中央统战部等重要职务;韩练成出任甘肃省副省长兼兰州军区副司令员,被授予中将军衔。而被台湾媒体称为超级共谍的郭汝瑰,却仅以国民党起义军人的身份在军事学院担任教员,相当于副处级待遇。
郭汝瑰在隐蔽战线上的贡献丝毫不亚于熊韩二人,理应受到同等重用。那么,这位潜伏在蒋介石身边长达四年之久的最大共谍,为何在建国后未能获得应有的地位?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位传奇特工的精彩人生。
1907年,郭汝瑰出生于四川铜梁县(今重庆铜梁)一个书香门第。时值家道中落之际,其父将科举功名的期望寄托在这个长子身上,为他取名汝桂(后改名汝瑰),寓意蟾宫折桂。谁曾想,这个男孩日后竟成为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最大共谍。
1919年,郭汝瑰随父迁居成都求学,接受新式教育。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,面对人生抉择时,他的同窗陈廷栋建议道:郭兄何不从军报国?当今政局动荡,科学救国、实业救国都需以政局稳定为前提。不如先投身军旅,为国安定尽一份力。这番话促使郭汝瑰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。
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,北伐战争节节胜利。在武汉的黄埔军校中,许多进步教官传播共产主义思想,郭汝瑰等青年学子深受影响。虽然多次表达入党意愿,但由于其堂兄郭汝栋时任国民党高级将领,党组织对他进行了更严格的考察。
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,吴玉章严肃指示郭汝瑰等人:蒋介石已公开叛变革命,很可能联合四川军阀杨森进攻武汉。你们务必设法劝阻杨森,若不成则待其出兵后袭扰其后,最低限度要确保郭汝栋不出兵。然而郭汝栋最终仍倒向蒋介石,使郭汝瑰等人的努力付诸东流。
1928年5月8日,历经考验的郭汝瑰终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,他在堂兄军中任营长时,因联络失误导致与红军交火负伤。更不幸的是,其联系人袁镜铭被捕牺牲,使郭汝瑰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长达15年之久。
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,郭汝瑰临危受命代理第42旅旅长,率部死守上海郊区阵地。面对日军猛烈炮火,他写下遗书:我今生死难料,若阵地尚存,当与诸君重逢;若阵地失守,则已身膏野草。抗战胜利后,望关照我妻儿。最终八千将士仅存两千余人,但成功守住阵地。此役使郭汝瑰一战成名,连宋庆龄、何香凝都专程慰问,赠予毛衣。
武汉会战前夕,郭汝瑰大胆指出原作战方案的致命缺陷,提出外围作战新策,获得陈诚采纳。此战后,他升任第20集团军参谋长,后出任暂5师师长。这支由杂牌军组成的部队,在郭汝瑰带领下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——在长沙战役中夺回飘风山岭至汨罗江防线,重创日军王牌部队。1942年,英国特意邀请他赴英讲授战术经验。
然而,亲眼目睹国民党内部腐败的郭汝瑰,逐渐对蒋介石政权失望。1945年5月,他通过关系联系上董必武,表达了重新为党工作的强烈愿望。董必武指示他继续潜伏,单线联系。从此,郭汝瑰开始秘密传递国民党军事情报。其子郭相操回忆:父亲有8本日记,记满国民党机密,其中'廉儒'(联系人)的名字出现数百次。
郭汝瑰的清廉作风甚至引起蒋经国好奇。一次造访时,蒋经国惊讶地发现这位中将竟住在肉铺楼上,家中陈设简朴,餐食清淡。此事在国民党高层传为美谈,却无人想到这正是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。
在莱芜、淮海等重大战役中,郭汝瑰提供的关键情报屡建奇功。虽然杜聿明多次怀疑,但因郭深得蒋介石、陈诚信任,始终未能查实。1949年12月,郭汝瑰率72军在宜宾起义,给蒋介石致命一击。
建国后,因单线联系人牺牲、身份保密需要,郭汝瑰仅以起义将领身份任教。晚年他笔耕不辍,将毕生经历付诸文字。90岁高龄仍坚持送女赴机场,不幸遭遇车祸逝世。中央军委在追悼会上给予一生惊险曲折、丰富深刻的高度评价。
这位传奇特工用一生诠释了信仰的力量。正如他反驳台湾舆论时所说: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民心向背。若按此逻辑,站在清廷立场岂非要说孙中山是叛徒?郭汝瑰将军用他的智慧与勇气,在历史转折处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