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寒冬的一个清晨,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山东战场。在一处隐蔽的土坡后方,一个身材瘦小却异常结实的中国少年战士正屏息凝神地注视着前方。他那张还带着稚气的脸庞上温州股票配资,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不远处水沟旁的六个身影。这些敌人正围着一簇微弱的篝火取暖,每个人脖子上都系着醒目的白毛巾,嘴里不时发出刺耳的日语交谈声。
少年战士的目光扫过水沟旁横七竖八躺着的中国军人遗体,那些被子弹和刺刀夺去生命的战友们,鲜血尚未完全凝固。这一幕让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,指甲深深陷入掌心。绝不能让他们活着离开,他在心中暗暗发誓,这些畜生今天必须血债血偿!
悄无声息地,少年从腰间解下帆布挎包,小心翼翼地取出四枚木柄手榴弹。他的动作轻巧得如同在拆解一件珍贵文物,生怕发出半点声响。当冰凉的金属拉环套上手指时,他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心头。这个名叫韦容松的16岁少年,此刻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创造一段战场传奇。
展开剩余71%时间倒回一年前,韦容松还是广西一所中学的普通学生。1937年淞沪会战的炮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每当听到日军暴行的消息,这个热血少年都会愤怒得浑身发抖。当广西政府发布扩军令时,他毅然留下一封家书,趁着夜色徒步百余里赶到南宁参军。
征兵处的军官看着这个瘦小的娃娃兵直摇头,但韦容松的倔强最终打动了他们。虽然只能当个后勤兵,他却格外珍惜这个机会。在随六万广西子弟奔赴前线的两个多月跋涉中,他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着老兵们的战斗经验。
淞沪战场成了韦容松的成人礼。面对日军猛烈的炮火,缺乏现代战争经验的广西军伤亡惨重。短短三天内,数万同乡血染沙场。这个后勤兵不得不拿起步枪冲上前线,亲眼目睹战友们用血肉之躯阻挡敌人的进攻。在一次白刃战中,他用手榴弹砸碎了一个日本兵的脑袋,完成了从后勤兵到战士的蜕变。
1938年初,经过休整的韦容松被调入第48军。此时日军正沿津浦线大举进攻,企图合围徐州。在一次侦察任务中,韦容松发现了六名伪装成中国军的日本特工。借着夜色掩护,他用四枚手榴弹将这伙精锐特工送上了西天,立下战功。
同年6月的武汉会战中,已升任班长的韦容松带领新兵在大洋庙山口阻击日军。广西军采用昼伏夜出的战术,让日军精锐第6师团吃尽苦头。在一次突击作战中,韦容松带头冲破了日军铁丝网防线。然而在撤退途中,这个年仅16岁的英雄不幸遭遇空袭,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战场上。
整个抗战期间,人口仅千万的广西就有百万子弟参军,其牺牲之惨重、作战之英勇,铸就了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不朽传奇。而韦容松的故事,正是这百万壮士的缩影——他们用鲜血和生命,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一页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